綠建材是符合環保與健康需求的建材,台灣的綠建材標章分為四大類
1. 生態綠建材
遵循「取之於自然,用之於自然」原則,使用天然、可分解原料,並在低加工、低耗能下生產
2. 健康綠建材
又稱「低逸散建材」,特點是低毒性、低風險,提升室內健康與空氣品質,評估指標包括甲醛與TVOC(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的逸散速率
3. 再生綠建材
利用回收材料製作,符合減量、再利用與再循環原則,且不產生二次汙染
4. 高性能綠建材
克服傳統建材缺陷,提升性能,包括防音、透水與節能等功能,通過各項性能指標評估
使用綠建材,是否真的能避免毒性超標?
綠建材標章主要關注單一材料的環保特性,其中標示為健康綠建材的產品,通常具備「低逸散、低毒性」的特點
然而,毒性來源仍可能存在,例如 塗料、黏合劑,甚至傢俱與地毯等,都可能含有潛在的有害物質
因此,在選擇建材時,不僅要關注標章認證,還應留意其他相關物品的材料與成分,以全面打造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
那麼該如何安心入住呢?
通風是關鍵!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有助於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
尤其是針對小孩的物品,建議選擇已穩定(舊物)且不再釋放毒素的產品
如果需要使用新的物品,建議
1. 逐步引入 : 避免一次性更換過多新物品,這樣可以減少多種有害物質同時釋放、累積的風險
2.提前開箱與通風 : 新購的物品(如家具或玩具)應提前拆封,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至少幾天甚至幾週,讓有害物質能提前逸散,進一步降低使用時的危害
綠建材耐用性與壽命取決於以下因素
1. 材質特性
高品質綠建材(如纖維水泥板、竹材特殊處理)通常具備良好的耐久性
某些天然材料(如未經處理的木材或黏土磚)可能因環境影響而老化較快
2. 施工品質
綠建材必須按照規範正確安裝,否則可能導致結構或功能問題
3. 環境因素
若建築位於極端氣候(如高濕或高鹽地區),需選擇防潮、防腐的綠建材並定期檢查維護
4. 維護保養
大多數綠建材需要基礎的維護,例如清潔、定期檢查塗層、防水層等